全世界靈芝屬經鑑定發表者約二百種,
至於台灣及中國大陸共計六十六種之多。
1881年芬蘭植物學者Karsten根據菇體具有發亮的表皮建立的,並以靈芝G.lucidum (W.Cust.:Fr.) Karst.為此屬的代表種。而後靈芝屬的定義經Donk、Murrill、Furtado、Steyaert等學者的研究,認為靈芝屬的主要特徵為其具有雙層細壁的擔孢子。靈芝屬的擔孢子皆呈卵圓形,外層細胞壁較薄且透明,內層細胞壁較厚呈黃褐色並有疣狀凸起。由此可知是否為靈芝屬的必要條件在於「卵形」、「雙層細胞壁」、「黃褐色」的擔孢子,而並非以菇體(子實體)的外觀形態或顏色等可以加以辨別的。
◎中國靈芝分類專家趙繼鼎先生之考證及分類
赤芝:「赤芝又名丹芝,生霍山。氣味苦平無毒,主治胸中結、益心氣...」。一般所說的靈芝〔G.lucidum (W.curt.:Fr.) Karst.]為此類的代表種,主要特徵是菌傘腎形,半圓形或近圓形,表面紅褐色,有漆樣光澤,有菌柄與菌傘同色或較深。
紫芝:「紫芝又名木芝。甘溫無毒,主治耳聾,利關節、益精氣、堅筋骨,好顏色、療虛勞、治痔」。紫芝的特徵是菌傘褐色,紫黑色至近黑色,菌肉為均勻褐色至粟褐色,其擔孢子較一般赤芝為大,中國紫芝〔G.sinense Zhao,Xu et Zhang] 為此類的代表種。
黃芝:「黃芝又名金芝。甘平無毒,主治心腹五邪,益脾氣,安神」。根據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所描述:「肉芝分為赤、白、黑、青、黃五種,黃者如紫金,大者十餘斤,小者三四斤」。認為黃芝可能之一是硫黃菌〔Laetiporus Sulphureus (Bull.:Fr.)Murr.] ,這種真菌新鮮時菌傘肉質多汁,新鮮標本常可達數斤重。
白芝:「白芝又名玉芝。辛平無毒,主治咳逆上氣,益肺氣,通利口鼻,強志意,安魄」。抱朴子中描述白芝如"截肪",因此苦白蹄〔Fomitopsis officinalis (Vill.:Fr.)Bond.et Sing]可能為此類。這種真菌菌肉質白,如馬蹄狀,大者可數斤,生於松樹和其他針葉樹上。
黑芝:「黑芝又名玄芝。鹹平無毒,主治癃、利水道,益腎氣、通九竅,聰察」。依採芝圖記載,黑芝生山谷之陰,黑蓋赤理,黑莖、味鹹苦。根據以上記載黑芝可能是假芝〔Amauroderma rugosum(Bl.et Nees)Tarrend]和黑柄多孔菌(Polyporus melanopus Fr.)這類具有黑色菌傘和菌柄的真菌。
青芝:「青芝又名龍芝。酸平無毒,主治明目、補肝氣、安精魂」。《抱朴子》云:「青者如翠羽」,認為靈芝[Coriolus versicolar (L.:Fr.)Quel.]可能是青芝的代表,此種真菌亦具革質菌蓋,表面有短絨毛,因此富多樣色彩變化。
另外,由古籍中六芝記載的分佈來分析,赤芝、紫芝、黑芝產於衡山、高夏山、常山,屬于長江流域。而黃芝、白芝、青芝生于嵩山、華山、泰山,屬于黃河流域,真菌生態習性與分佈區域有密切的關係。
再者六芝指皆非單一種類,而是六類群體。以赤芝而言,常見的紅色靈芝有G.lucidum、G.tsugae兩種。紫芝則為G.neojaponicum和G.sinense。目前有關栽培、藥理、臨床等的研究亦僅以此兩大類靈芝為主,換言之,除赤芝、紫芝以外,其他黃、白、青、黑各色靈芝的分類地位與藥理研究報告目前皆尚未被正式發表。
目前大陸及台灣的靈芝品種命名
|